“四一”惨案

发布时间:2019-04-15 21:00 来源:

  1.jpg

       1949年4月11日,南京,中大四牌楼大礼堂,近3000名学生集中在一起,他们脱帽,垂首,默默哀悼灵堂上的三位同胞:陈祝三、程履绎、成贻宾。

  这是一场普通却不平凡的追悼会,是学生们心底里无声的呐喊,是一场沉默的爆发。

  从1948年的秋天开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国民党反动派为苟延残喘,抛出了求和声明,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惩办战犯”、“废除伪法统”等八项和平条件。但国民党反动政府却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没有谈判的诚意。

  1949年4月1日是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北平(今北京)举行和平谈判的日子,学生们选择这一天发出自己的声音。早上八点多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戏剧专科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从中央大学浩浩荡荡向国民党“总统府”进发。游行队伍的四周,军警密布,如临大敌。学生们高呼着“拥护中共八项和平条件”、“反对假和平”等口号,一路点燃起南京市民的爱国热情。

  在学生们返校途中,国民党军警对他们大打出手,打死三人,打伤数百名学生,震惊全国的南京“四·一”惨案由是产生,这是解放前国民党制造的最大的学运惨案。惨案发生后,在全国特别是南京、上海一带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全国各地人民或亲自到医院看望或送来慰问款、物品或写来慰问信,纷纷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愤慨和对学生的同情。

  时任国民党反动政府与中共进行谈判代表之一的张治中亲眼目睹了惨案的发生,对学生的爱国热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每及回忆此事,仍叹息不已。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南京市博物总馆 薛琛)